文山脱贫攻坚故事会丨“广味”助脱贫!这对夫

摘 要

  在很多文山人的印象中,美好的一天,都是从一碗热气腾腾、香喷喷的米线开始,但不论多么好吃的东西,多吃上几顿总会发腻。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早点味道——广

在很多文山人的印象中,美好的一天,都是从一碗热气腾腾、香喷喷的米线开始,但不论多么好吃的东西,多吃上几顿总会发腻。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早点味道——广式肠粉。

在砚山县维摩乡炭房社区,一对建档立卡户夫妻经营的广式肠粉可谓家喻户晓、备受青睐,多年来,夫妻俩将这般超级“老广味”带给了当地老百姓,也通过自己的双手让生活越过越红火。

每天早餐时间,在砚山县维摩乡炭房社区三岔路口,一家连招牌都没有的早点店门口却挤满了前来吃早点的顾客。在不足20平米的小店里,不时听到有顾客点餐的吆喝声。磨米浆、包饺子、蒸米粉,店主孙泽周与妻子罗凤姬忙得不可开交。

十年前,由于家境贫穷,孙泽周选择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计,在外打工的几年里,孙泽周邂逅了现在的妻子罗凤姬。2007年,罗凤姬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,没要一分彩礼就远嫁到了长岭街村,与老公孙泽周一起开启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日子。

从千里之外的广东茂名嫁到砚山县长岭街村,对于罗姬凤来说,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,连口味也得入乡随俗。2017年,夫妻俩合计着将广东的特色早餐——肠粉带到本地来,在网上买好机器之后,罗凤姬又向广东的亲朋好友请教肠粉的制作方法,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实验,口感逐渐得到周围人的认可。

作为长岭街村的建档立卡户,2017年,孙泽周一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,从长岭街村搬迁到了炭房异地搬迁点入住。住房稳定下来之后,夫妻俩决定在炭房社区做肠粉的地摊生意。由于米线已经成为当地人长期不变的早餐选择,肠粉作为一种新事物,想让大家认可似乎并不容易。

地摊生意起步之初,夫妻俩就遭遇到了一天只卖10碗肠粉的尴尬局面,但他们并未就此放弃,而是不断总结经验。将肠粉的配料从广式的清淡调整为更符合本地人口感的辣味,并将小米辣、香菜、葱花、花椒油等十多种佐料搅拌在一起作为肠粉的秘制蘸水。这次技术改良,很快就得到了广大食客的认可。

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建档立卡户 孙泽周:开始的两个星期,我们每天只卖得一两百块钱左右,但是慢慢的生意越来越好,每天我们的东西都能卖完,每天东西都能卖得完,收入也是在八百到一千左右。

两年的地摊生意,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,虽然辛苦,但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,改变了家庭贫困的窘况。如今,孙泽周夫妻俩带来的广式肠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,加之多年来不涨价, 5元一份的肠粉正成为很多当地人一天中早餐的首选。

孙泽周妻子 罗凤姬:我们这边是拿骨头熬汤,不拿酱油熬,一般生意好点就是三四百份,只是说累一点,早上起得早点,四点多钟要起来,因为我们这个全部要现做,全部作新鲜的,米浆全部要自己现磨。

今年以来,随着砚山县维摩乡不断推进市场环境整治,孙泽周夫妻俩的地摊生意也被叫停。但他们并未就此放弃,而是在街面上租了一间门店继续做肠粉生意。有了门店之后,头脑灵活的孙泽周在保证食材新鲜的前提下,又推出了煎饺、蒸饺、蒸米粉、冰稀饭等多个品种的早餐,随着品种的增多,小店生意越来越好。

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建档立卡户 孙泽周:现在倒是不会想着出去打工了,在家里这点也方便,家里老人和小孩我们也能照顾得到。做这个东西过日子也还是可以,看以后能不能再发展点了,我们想在白天能再做其他的凉品之类的,想好好的发展一下。

编后:勤劳能致富,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摊生意,增加的不仅仅是孙泽周的收入,更改变了他们全家人的命运。我们相信,在国家帮扶政策的扶持下,在我们身边,还会涌现出无数个的孙泽周,他们有想法、能吃苦、不怕累,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正朝着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大步迈进。

砚山融媒:黄龙菊、刘皓宇

编辑:罗贤熙 苏娟

制作:冯明兰 陆军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